影片以紅軍長徵時期發生在貴州的真實歷史事件為依托,再現了紅軍與英國傳教士勃沙特之間發生的一段傳奇故事,展現了紅軍將士與英國傳教士勃沙特在信仰和情感上的碰撞交融過程,勾勒出紅軍當年克服艱難險阻、尋求革命勝利道路的歷史圖景。
垂暮的勃沙特,坐在書房,盛開的桂花飄來悠然的香氣將他的思緒拉回到了幾十年前。
1934年10月,為配合紅軍主力長徵,紅六軍團由湘西根據地開入了貴州黔東南大山區。由於手里沒有地圖,面對著高山險阻和敵人設下的重重埋伏,部隊無法行動。
三百多人的地方武裝將紅軍十幾人的購糧小分隊圍堵到了一所教堂內,在兩軍對峙的關鍵時刻,傳教士勃沙特騎著馬來到了教堂,情急之下被紅軍所扣押。張連長為了迷惑敵軍,敞開教堂大門,大搖大擺地將勃沙特的馬牽進教堂,使敵軍誤判教堂內早已做好埋伏,黯然撤出,這才使購糧小分隊全身而退。被誤以為是外國間諜的勃沙特隨著小分隊一同回到紅軍駐地遇見了蕭克將軍。
此時的紅軍手中僅有著一張中學課本上找來的地圖,在深山行軍躲避敵軍圍剿都只能靠它。張連長卻偶然想起在教堂時曾看到牆壁上貼著張大地圖,年青的小士兵狗子知道此事後,心生一計,只身前往已被敵人占領了的教堂。深夜里,心神不寧的勃沙特趁著衛兵睡著逃了出去。另一邊,狗子冒著生命危險成功將地圖偷偷地帶回了部隊。這才發現地圖完全使用法文標記,而部隊當時沒有一個懂法文的,所以基本無用。正當蕭克犯愁時,勃沙特卻被當地百姓押送了回來。蕭克希望勃沙特來幫忙翻譯地圖,但勃沙特秉著傳教士不參與政治爭鬥的前提,選擇了中立,不願意翻譯。蕭克並沒有勉強勃沙特,希望他能自願為紅軍翻譯地圖。為了不暴露紅軍隊伍的行蹤,張連長只能讓勃沙特跟著一起行軍。
連續的行軍,忍受嚴寒與飢餓,讓大家疲憊不堪,蕭克下令原地休息,卻沒想到敵軍趁我軍疲勞之際,迅速發動進攻。為了近距離偷襲成功,敵軍換上刺刀,殘忍的將戰士們殺害。危機時刻張連長命令戰士務必將勃沙特帶到安全的地方。經歷過一場生死搏殺,看見紅軍戰士的殊死搏鬥,勃沙特開始擔心,開始懷疑最初的選擇是否正確。
隨著冬天的到來,幾乎已經找不到什麽食物來源,國軍對他們的封鎖也更加嚴密了,戰士們忍受著一天一頓飯的飢餓,為了生存,肖克決定,殺掉戰馬來給戰士們作為補給;自願隨軍的壓寨夫人難產,留下了新的生命,自己卻永遠的離開了;由於醫療物資的嚴重缺泛,郭團長的手臂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治療,傷口早已感染,最終只能面臨截肢,在沒有麻藥的前提下,忍受了巨大的疼痛做完手術;幫助百姓肅清地主武裝和土匪,善待俘虜……勃沙特在紅軍隊伍的日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