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民政助理員手里接過離婚證書,王清林和立秋從此結束了維持不到三年的婚姻。在素有“檳榔之鄉”的海南保亭農村,離婚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因此,黎家的這頓晚飯,也因為大閨女立秋的離婚,沒有吃出以往的氣氛,更沒有吃出應有的味道。
離婚的第二天,立秋就跟一個姓謝的小子去了湖南,留下全村人對王清林無盡的猜測和議論。姐姐離婚了,但王清林在上高中二年級的立春那兒,依然是一口一個“姐夫”的叫著。原本打算還給“姐夫”的門鑰匙,被王清林委婉的留在了立春的手上。在王清林看來,有把門鑰匙,往後有什麽事也方便。王清林是村小學的老師。離婚沒有在清林的心里留下絲毫的陰影,相反,清林依然如故地撲在教學上,晚上還堅持利用夜校,給村里孩子們教授就要被人遺忘的黎語。然而,在英語補習直接關系到孩子將來是否考上大學的現實面前,清林的堅持顯得格外蒼白。盡管清林在動員孩子的家長時,不止一次的重復“不會講黎語,那還是黎族人嗎?”這樣一句道理淺顯卻憂慮重重的話。
清林傳播黎族文化的執著和堅忍,得到了立春的幫助。但當立春用做游戲的方法,吸引孩子們學習黎語的興趣也宣告失敗後,原本就討厭英語、討厭考大學的立春放棄了學業,到檳榔園找先前的好同學小麗,在小麗的介紹下,在檳榔園民俗村做起了舞蹈演員。很快,立春的清純和靚麗引起一個深圳游客的註意。在阿婆的一再念叨下,立春的阿爸把立秋接了回來。此時的立秋已經懷孕在身分娩在即,當被湖南青年欺騙的立秋再次出現在清林的面前時,清林用靦腆一笑,接受了他原本就沒有記恨過的立秋,卻給愛慕暗戀他的立春嘗到了青檳榔青澀的味道。
清林傳播黎語的努力終於得到了縣教委領導的重視,立秋也順利產下一個男嬰。取名“黎生”的孩子慶賀百日那天,立春把特意給“姐夫”買的襯衣,當作姐姐送給丈夫的禮物,送給了清林。喜慶的祝福聲中,立春將姐夫留給她的鑰匙扔出老遠,鑽進出租車,跟小麗一起踏上深圳的尋夢之旅。
精彩視點:這是第一部反映黎族民俗文化的影片。本片以一家三代不同的幸福追求為主線,講述的卻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這樣一個現實而嚴峻的世界性課題。影片全部啟用非職業演員,甚至70%的人物對白都採用黎語,但鏡頭掠過的清新畫面,和真摯到原生態的表演,絲毫沒有影響影片的品質。相反,在這種表現手法下的人物更加豐滿而富有張力,影片主題更顯溫婉而引人震撼。2007年3月,本片作為唯一一部代表中國參加第5屆印度浦那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影片,角逐了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獎和最佳編劇等獎項。
導演韓萬峰從擔當著名影片《那人、那山、那狗》制片主任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