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始於晚唐,盛於兩宋,迄於明、清,雕像有五萬餘尊,內容以佛教雕刻為主,並有道教和儒家雕像。它分布於四十多處,但數寶頂山和北山兩處的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這里自一九八一年對外開放以來,中外游客已不下於二百多萬人次了。
在大足石刻北山數珠手觀音石像,她身高不過三尺,頭戴寶冠,腳踏蓮花,體態輕盈仿佛隨風欲動,眼角嘴角含顰欲笑而又略略帶羞。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關於這一尊石刻,有一個非常美麗的的故事,讓後世為之動情。
據說,宋代有位老石匠想在北山雕一尊數珠手觀音的女神像。可他設計了許多小樣,都感到不滿意。一天傍晚,他收工回來,悶悶不樂地坐到小溪邊洗腳,忽然身後傳來一陣少女的笑聲:“瞧您的褲角都濕了。”他回頭一看,原來是一位十三四歲的牧羊小姑娘。小姑娘見老石匠不無謝意地瞧著自己,不由得抿嘴含羞一笑。她那善良的心地和嫵媚的樣子,一下子激發了老石匠的靈...